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,拿时间换“成绩”好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,而睡眠往往是最先被牺牲掉的时间。
从熬夜,到想睡也睡不着的睡眠障碍,再到连锁出现的精神健康问题,睡眠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世纪难题。
不容乐观的睡眠情况
据《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》显示,我国居民平均睡眠时长为6.75小时,不足7小时,28%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超过6小时。
调查结果还显示,仅有29%的被调查人群在23:00前入睡,47%的人群在零点后入睡,13%的人群在凌晨2:00后入睡。针对大学生群体,调查显示,56%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8小时,且有51%的人在零点后入睡,更有19%的人入睡时间晚于凌晨2:00.
另外,上班族群体在非工作日夜间睡眠往往更充足,比工作日平均多睡33分钟,入睡、觉醒时间也会比工作日晚。而大学生非工作日的入睡、觉醒时间会比上班族更晚。
调查中的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睡眠困扰,主要的睡眠困扰有:夜醒/早醒、入睡困难、夜间如厕。被调查人群的失眠问题不容乐观,59%的人存在失眠症状,完全无睡眠障碍的人群仅占19%。
睡眠质量影响心理健康
有研究表明,人们在失眠后的第二天情绪会变得比较不稳定。而随着失眠次数的增加,我们调节情绪的能力也会持续下降。也就是说,失眠会带来消极的情绪。
还有,睡眠被打乱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愤怒、焦虑、紧张,而且更容易感到疲惫、易怒和困惑。长期缺乏充足睡眠的人可能导致认知能力,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下降。
所以,睡眠质量对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。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维持情绪的稳定性,平衡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化学物质,使情绪更加平和稳定。
此外,充足而质量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注意力、记忆和学习能力,还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,增强身心的抵抗力,降低患抑郁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风险。
如何改善睡眠?
1.知道自己为什么失眠
了解自己的压力来自于哪,自行解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解压。如果是因为工作的事情,不妨晚上学会不要去想白天的事情。清理自己的烦恼,主动想一些愉快的事情,有利于睡眠。
2.打破旧平衡,重建新的生活场景
失眠往往是以往生活形式的一种固化,要破解,首先要打破旧的生活定式。适量增加文体活动,愉悦心志。运动也是治疗睡眠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。
3.建立新的睡眠条件反射
建立床和睡眠的条件反射,沾床就睡。在床上不看电视、不听音乐、不刷朋友圈;不困不睡觉,在床上20分钟睡不着可以下床走个10分钟,等有困意后再上床休息。
4.调整心态,正确面对
“睡不着”短暂性失眠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过,因此,出现失眠的时候不要过分敏感,变得忧虑,睡眠的时候越是想着要睡着,越是睡不着,想多了会陷进一个“死循环”当中。
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,积极面对失眠,不要将睡不睡得着看得过重,睡眠时候放松自然反而会得到良好的效果。
5.寻求帮助,积极治疗
出现失眠问题,千万不要自行随意服用安眠药,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、了解病因并寻求适当的治疗,按照医嘱用药是更明智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