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|@一条
这个女孩叫牙牙,南京人,今年23岁。她患上抑郁症是在爷爷去世那年,高一的时候。
她从小是被爷爷带大的。父母在另一座城市做生意,却只带了弟弟一起。在牙牙看来,他们是一个常规化的一家三口,自己是落单的那个。
2013年,爷爷突然去世。她开始一个人在家生活,一个人上学、吃住。
一年她可能只能和父母见上几次面,见了面也没什么交流。她记得弟弟当时早恋,父母还会开他玩笑。而她生活上的事,他们却从不关心,只是每个月给她打生活费。
高中的时候班上同学都说很羡慕她,说她是全班最有钱的人。但她看到别人下了晚自习都有人来接,家长会别人家里都有人参加,只有自己,永远是一个人。
生病最严重的时候,她一个半月做了10次电休克治疗。她说那种感觉有点像科幻片里删除人的记忆,整个人变得很空。
她爸妈其实知道她的病,但他们不太放在心上,也不太理解抑郁症到底是什么,以为就像是感冒一样,自己会好的。
@一条《皱起的雾》
1
有人说,那些得了抑郁症的孩子背后,往往是一个生病的家庭。
「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」,之前我觉得有些言过其实,直到今天才知道这话并不夸张。
微博上,曾有一个热搜话题,引发了3亿多人的关注。
图片|微博截图
这位网友患有抑郁症,痛苦挣扎了7年,期间一直有想要自杀的念头。
可当她终于开口,告诉妈妈时,得到的回复竟是:
“你总是这样,这都多少年了?你就...不能自己忍着吗?”
面对自己妈妈如此不理解且毫不负责的回应,女孩只能苦笑……而这种现象在中国家庭里也绝不少见。
“别人都没问题,就你有问题”、“你就是太闲了,矫情……”这种话语总是会从最亲近的人口中说出。
当他们鼓足勇气撕开伤口,却发现得到的不是理解,这种感觉该有多绝望。
2
你知道吗?抑郁症,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!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2021年全球约有3.5亿名抑郁症患者,在我国患抑郁症的人数约在6000万~9000万之间,平均每15个人之中就会“隐藏”着1名抑郁症患者。
当他们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,得到的可能不是安慰和开解,而是诸如“矫情”“软弱”之类的指责和鄙夷时。
渐渐地,他们就变得不愿意再寻求帮助、病情延误,甚至发生自杀行为。
3
正确认识抑郁症,是帮助抑郁症患者的第一步。
首先,要明确抑郁症是一个并不罕见的精神疾病,通过治疗,患者可以恢复到曾经的心理状态。
其次,要了解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症状,比如:
-大部分时间都感到不开心,唉声叹气、经常哭泣、长吁短叹;
-体验不到生活乐趣,难以享受生活,对以前的兴趣爱好也提不起兴趣;
-工作效率较以前明显下降;
-做事提不起劲,总觉得非常疲惫;
-坐立不安、心烦气躁、易怒;
-食欲下降,体重减轻(有的人可能正好相反);
-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,如疼痛、头痛、消化不良等;
-很长时间难以入睡但又比正常时间早醒;
-骤然对性生活失去兴趣;
-失去自信,觉得自己无能、无用、无望、无价值;
-活动少,外出少,不与他人接触和交谈;
-沉迷于酒精或其他物质;
-自杀念头、自杀行为,或暴力冲动行为。
当TA这样做时,尽可能体谅TA,他们自己也不想这样。而我们需要做的,正是帮助他们从这些问题中逐渐走出来。
4
我想补充的一点是:抑郁症更像是大脑发了烧。
当你小时候发烧时,会怎么样?
你的妈妈会给你吃退烧药,你的妈妈会陪伴你告诉你不要害怕,你会好起来的。
当TA出现抑郁症的时候,也是一样。TA也需要通过吃药来“降烧”,也需要寻求情感支持来减弱“发烧”的痛苦。
如何伸出援手
-理解
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的听众。
抑郁症人士的很多想法或抱怨可能是不存在的、歪曲的、不靠谱的,在我们眼里,可能是莫名其妙的、不可理喻的。
除非他们主动提出要求,否则应尽量避免直接提出劝告、辩解或指责。那样只会让TA更加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和「没人理解我」,然后便进入「话不投机半句多」的处境。
总之,请别太在意他们所说的观点是否正确,重点关注他们实实在在存在的痛苦这一事实。
-陪伴
帮助他们恢复和保持信心。
抑郁的患者可能会觉得自己没用或者拖累了家人。
给予积极的关心和尊重,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仍然是被需要和有价值的,对恢复会有帮助。
有时家属适当「示弱」,也会有助于调动患者的被需要感。
-鼓励
鼓励他们接纳自己和寻求治疗。
不论是生活中的问题还是疾病,引导鼓励患者认识、接受和面对现实,陪伴着他们共同面对和寻找解决方法。
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,对于日益普遍的抑郁症,需要我们更加重视,像对待感冒一样,加以认识、了解和理解,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“知郁、治郁”,避免抑郁症带来更多的恶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