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科普文章 > 心理健康科 >

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!

谢帆

       众所周知,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身心健康密切关联、相互影响。一个健康的人,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,在心理方面也应是健康的。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,认知合理、情绪稳定、行为适当、人际和谐、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。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幸福,家度的和睦,社会的和谐。

       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,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。如: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,而癌症、冠心病、消化系统溃疡等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心身疾病;另一方面,心理健康也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。如: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。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下而无法有效疏解,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。

       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,可预防、缓解焦虑抑郁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,对于心理康也有帮助和益处。

      尤其是在做有氧运动时,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,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,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。太极拳、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、缓解焦虑。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、促进社会交往。坚持适量运动,每周3-5天,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,对于预防和緩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。如有必要,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,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。

       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,是负责任、有智慧的表现。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。不愿求助的原因包括:认为去见心理健康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就代表自己有心理健康疾病;认为病情严重才有必要就诊;认为寻求他人帮助就意味着自已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;担心周围的人对自己有看法等等。

       其实,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,也不等于病情严重。相反,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,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、主动做出改变、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。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カ,也是负责任、关爱自己、有智慧的表现。而求助的内容主要包括: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、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、接受心理咨询、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。

       睡不好,别忽视,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。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。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、早醒、夜间醒后难以入睡、经常噩梦等。睡眠不良提示着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,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视的警示信号。

       多数睡眠不良是情绪困扰所致,抑郁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都可能干扰睡眠。焦虑往往导致入睡困难,抑郁则常常伴随着失眠早醒等问题。另一方面,睡眠不良会影响心理健康,加重心理疾病。睡眠不足会损害情绪调控能力使负面情绪增加。

       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,需及早评估,积极治疗。抑都症和焦虑症都是常见的心理疾病。

       如果情绪低落、兴趣丧失、精力缺乏持续两周以上,极有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。抑郁症可导致精神痛苦、学习无效、工作拖延,甚至悲观厌世。抑郁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,需要及时防范。

       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。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、坐立不安并伴有心跳加速、手抖、出汗、尿频等症状。

       公众要提高对自身情绪健康的觉察能力,及时寻求科学的评估方法,尽早求治,防止问题加重。抑郁症、焦虑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、心理治疗或两者相结合而治愈,及时治疗有助于降低自杀风险,预防复发。

       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,不滥用,不自行减停。药物治疗是针对许多心理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治方式之一。精神类药物种类繁多,药物在用量、适用范围与禁忌、副作用等方面各有特点,精神类药物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,不得自己任意使用。某些药物的滥用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及其他危害。

       在用药期间,要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,尊重医生的要求按时复诊,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类别及用量的调整。在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后,应继续听从医生的用药指导,不可急于停药。自己任意调整药量甚至停止用药可能带来病情复发或恶化的风险。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,其表现和程度因人而异,应向医生沟通咨询,切不可因为担忧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必要的药物治疗。

       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,不歧视,不排斥。人们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恐惧和排斥很多是出于对疾病的不了解。实际上,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,可以缓解乃至康复。

       因此,精神心理疾病息者经过有效治疗,症状得到控制后,可以承担家庭功能、工作职能与社会角色。把患者排除在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工作环境之外,是不必要的,也是不恰当的,会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新的压力。

       对于能够维持工作能力的精神心理族病患者,为其提供适当的工作和生活环境,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和康复。

       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,不逃避,不消极。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,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缓解。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减压方式看起来当时能够舒心情,但弊大于利,是不健康的减压方式。例如,吸烟、饮酒、过度购物、沉迷游戏等方式。虽然当时可能带来心情的缓解,但是也会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适应的问题。

       通过学习科学有效的减压方式可以更好的应对压力,维护心身健康。

       第一,调整自己的想法。找出导致不良情绪的消极想法;根据客观现实,减少偏激歪曲的认识。

       第二,积极寻求人际支持。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,获得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。

       第三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采用适量运动和健康的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情绪。判断什么是科学的减压方式,主要是看这种方式是否有利于更好的应对现实问题,是否有利于长远的心身健康。

网站首页 预约挂号 健康科普 就诊指南